2025-03-30 20:03:12 阅读量:31
一、培养基温度控制
1. 标准要求:
根据GB 4789.28-2024,熔化后的培养基应放入47℃~50℃的恒温装置中冷却保温,直至使用。培养基达到这一温度的时间取决于其种类和体积。
2. 温度判断技巧:
固体培养基的倾注温度应控制在45℃~50℃。判断方法:用手心轻触盛有培养基的三角瓶,感觉不烫,再用手背触碰,感觉微烫,此时温度约为50℃。(口诀:手心不烫手背微烫)。
3. 温度控制的重要性:
温度过高:培养基凝固时间延长,培养皿盖上会出现大量冷凝水,影响后续实验。对于需要添加不耐热抗生素等试剂的培养基,温度过高会导致试剂失效。
温度过低:培养基可能过早凝固,影响均匀铺板。
二、防止培养皿中产生冷凝水
1. 控制温度:
待培养基温度降至45℃~50℃时再倒平板,此时水蒸气蒸发速度减慢,培养皿盖上产生的水珠减少。
2. 处理冷凝水:
倒平板时,打开皿盖,待全部倒完后,在超净台中静置5分钟,再关闭皿盖,倒置放置备用。(此方法不够严谨,但可减少冷凝水。)
另一种方法是将培养皿叠放,静置至全部凝固后倒置备用。这种方法下,除了最上层的皿盖,其余培养皿盖上不会产生水蒸气。(专家不建议此操作,因可能影响均匀性。)
三、预防培养基气泡形成
1. 灭菌前准备:
琼脂粉在灭菌前应充分溶解,避免未溶解的颗粒导致气泡。
2. 灭菌后处理:
灭菌后,待培养基温度降至50℃~60℃时,轻轻沿壁摇匀,使培养基整体沿同一方向旋转,直至均匀。
对于需要添加抗生素等试剂的培养基,待温度降至45℃~50℃时再加入试剂,轻轻摇匀。
3. 气泡处理:
若培养基中已产生气泡且难以消除,可短暂加热(如微波炉低火5秒),温度升高后气泡会自然逸出。
四、倒平板保持均一性
倾注平板时,应轻轻左右各晃动三圈,确保培养基均匀分布。注意不要让皿盖沾上培养基,晃动时动作要轻柔。
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
1. 琼脂质量差异:
不同品牌的琼脂凝固速度不同,即使按照国标配方(琼脂含量1.5%),有些琼脂凝固较快,有些较慢。环境温度较低时,琼脂凝固速度也会加快。因此,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琼脂用量。在室温较低时,可适当减少琼脂用量,并在倒平板和混匀时加快动作。
2. 环境温度控制:
若室温过低,可将培养皿放入烘箱中适当加热(约40℃),以延缓培养基凝固。
六、培养基厚度控制
1. 标准要求:
根据GB 4789.282024,倾注熔化的培养基至平皿中(直径90 mm的平皿通常加入15 mL~20 mL琼脂培养基),使培养基厚度至少为3 mm。若平板需贮存、培养时间超过48小时或培养温度高于40℃,则需倾注更多培养基。厚度不足可能导致培养基干燥,影响生长。
2. 厚度控制技巧:
以直径90 mm的培养皿为例,铺满底部后追加少量培养基(约5 mL),总量即可达20 mL,再多倒一点则为25 mL。这需要经验积累,多次操作后可掌握合适的量。
倒平板操作虽看似简单,但细节决定成败。通过控制培养基温度、防止冷凝水、避免气泡形成、保持均一性以及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初学者可以逐步掌握这一关键实验技能,提升实验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