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21 18:03:54 阅读量:45
液相色谱仪虽然易于上手,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员也可能因一些错误操作导致仪器损坏。为了延长仪器寿命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以下操作和注意事项不可忽视。
1. 流动相的处理
流动相过滤:流动相中的尘埃或杂质会磨损柱塞、密封环、缸体和单向阀,因此必须预先过滤。建议使用0.2 μm或0.45 μm的滤膜(如Millipore滤膜)进行过滤,并在泵入口连接砂滤棒(或片)。砂滤棒需定期清洗或更换。滤膜分为水系滤膜和有机溶剂滤膜,注意根据流动相的性质作正确选择。
流动相腐蚀性:避免使用含腐蚀性物质的流动相。长时间停泵时,可能析出盐晶体,损坏密封环和柱塞。使用后应立即用纯水清洗泵,再更换适合色谱柱保存的溶剂(如甲醇或甲醇水)。
2. 防止流动相走空
避免空泵运转:流动相耗尽会导致空泵运转,磨损柱塞、缸体或密封环,最终引发漏液。需定期检查溶剂瓶,确保流动相充足。
3. 压力与流量异常的处理
无流动相流出或无压力指示:可能是泵内有大量气体,可打开泄压阀,以较大流量(如5 mL/min)排出气泡,或用50 mL针筒在泵出口抽气。若问题仍未解决,可能是密封环磨损,需更换。
压力或流量不稳:可能由气泡或单向阀内异物引起。可卸下单向阀,用丙酮超声清洗。若砂滤棒内有气泡或堵塞,可用流动相超声清洗,或用稀酸(如4 mol/L硝酸)溶解盐晶体或微生物。
4. 压力过高或过低
压力过高:可能是管路堵塞,需逐段检查并清洗。
压力过低:可能是管路泄漏,需逐段排查。
5. 梯度洗脱的注意事项
溶剂选择:梯度洗脱时,需确保溶剂互溶性。不互溶的溶剂不能用于梯度洗脱,某些溶剂在特定比例下可能不互溶,需特别注意。有机溶剂与缓冲液混合时,可能析出盐晶体,尤其是磷酸盐缓冲液。
空白梯度洗脱:样品分析前需进行空白梯度洗脱,以识别溶剂杂质峰。梯度洗脱所用溶剂需彻底脱气,防止混合时产生气泡。
粘度变化:混合溶剂的粘度随组成变化,可能导致压力波动。例如,甲醇与水以相近比例混合时,粘度显著增加,柱压可能翻倍。需确保梯度洗脱过程中压力不超过仪器或色谱柱的承受范围。
6. 六通阀的使用与维护
样品过滤:进样前需用0.45μm滤膜过滤样品,减少微粒对进样阀的磨损。
阀芯操作:转动阀芯时不可过慢或停留在中间位置,以免流动相受阻导致压力剧增,损坏柱头。
清洗进样阀:每次分析结束后,需用水或能溶解样品的溶剂冲洗进样阀,防止缓冲盐或样品残留。
7. 色谱柱的使用与维护
流速调节:调节流速时应缓慢进行,避免柱压突变。进样阀转动也不可过缓。
反冲色谱柱:除非生产商明确说明,否则不可反冲色谱柱,以免降低柱效。
预柱与保护柱:可在进样器前连接预柱,使流动相在进入分析柱前被“饱和”。复杂样品需预处理或使用保护柱,保护柱应定期更换。
8. 液相色谱仪的四大关键因素
仪器本身:新仪器需由卖家进行系统确认(安装确认IQ、运行确认PQ、性能确认OQ),并由国家或省级仪器检定局校验。建议每半年进行一次内部校验,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色谱柱、检测波长、流速和进样量。流动相需使用超纯水和色谱级试剂,色谱柱需按说明书清洗,检测波长需根据品种选择,流速和进样量需严格遵循方法要求。
操作人员:操作人员需熟悉仪器操作、日常维护和基础故障排除。样品溶液配制最好由同一人完成,以减少偶然误差。
安装环境:仪器应安装在水平、无振动、无电磁干扰的台面上,数据处理系统应与仪器分隔,以减少基线噪音和对人体的危害。
液相色谱仪的使用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疏忽或简化步骤导致仪器损坏。通过规范操作、定期维护和注意细节,可显著延长仪器寿命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文字多为原创,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