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1 15:38:02 阅读量:50
在实验室中,许多常用试剂具有高度毒性,操作不当可能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以下是17种毒性较大的试剂及其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1. DMSO(二甲基亚砜)
用途:广泛用作溶剂、药物渗透剂和农药添加剂。
毒性:可引发蛋白质变性并损伤血管和肝肾。
安全措施:避免挥发,准备1%5%氨水备用。皮肤接触后需用大量水和稀氨水冲洗。操作时需在通风橱中进行,避免吸入高浓度蒸气。
2. EB(溴化乙锭)
用途:用于DNA染色的荧光染料。
毒性: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
安全措施:操作时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废弃溶液需经过净化处理(如用活性炭吸附或化学降解)。
3. DEPC(二乙基焦碳酸酯)
用途:RNA酶的强抑制剂。
毒性:潜在致癌物,吸入毒性最强。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口罩和手套。皮肤接触后立即冲洗。
4. 丙烯酰胺
用途: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制备。
毒性:神经毒性、生殖毒性和潜在致癌性。
安全措施:穿戴防护服、防护面罩、口罩和手套。避免长期低剂量接触。
5. NN亚甲双丙烯酰胺
用途:与丙烯酰胺共聚制备凝胶。
毒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
安全措施:避免吸入粉末,操作时戴手套和护目镜。
6. DTT(二硫苏糖醇)
用途:强还原剂。
毒性:吸入或皮肤吸收有害。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
7. TEMED
用途:凝胶聚合催化剂。
毒性:强神经毒性。
安全措施:操作时快速完成,密封保存。
8. PMSF(苯甲基磺酰氟)
用途:蛋白酶抑制剂。
毒性:对呼吸道、眼睛和皮肤有强破坏性。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接触后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9. 氯仿(CHCl3)
用途:有机溶剂。
毒性:致癌剂,损害肝肾。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
10. 甲醛(HCOH)
用途:固定剂和消毒剂。
毒性:致癌剂,对皮肤和呼吸道有强刺激。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
11. Giemsa(吉姆萨染料)
用途:细胞染色。
毒性:吸入或皮肤吸收有害。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
12. 叠氮钠(NaN3)
用途:防腐剂。
毒性:阻断细胞色素电子传递系统。剧烈神经毒性,微量吸入即可引发头痛、昏迷,遇金属可能生成爆炸性化合物。
安全措施:戴手套和护目镜,标记清楚含叠氮钠的溶液。
13. 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用途:蛋白质变性剂。
毒性:对眼睛和皮肤有强刺激。
安全措施:戴手套和护目镜,避免吸入粉末。
14. TCA(三氯乙酸)
用途:蛋白质沉淀剂。
毒性:强腐蚀性。
安全措施:戴手套和护目镜。
15. Triton X100
用途: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毒性:对眼睛有强刺激。
安全措施:戴手套和护目镜。
16. 过硫酸铵((NH4)2S2O8)
用途:凝胶聚合引发剂。
毒性:对黏膜和呼吸道有强危害。
安全措施:在通风橱中操作,戴手套和护目镜。
17. Trizol
用途:RNA提取试剂。
毒性:含苯酚,对皮肤有强腐蚀性。
安全措施:皮肤接触后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
其他注意事项
紫外光:紫外光源对眼睛和皮肤有害,操作时需佩戴防护眼镜和手套,避免直接暴露。
通风橱:所有高毒性试剂的操作均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以减少吸入风险。
个人防护:实验人员需穿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包括手套、护目镜和实验服。
通过严格遵守上述安全操作规范,可以有效降低实验室中毒性试剂带来的健康风险,确保实验环境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