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质量控制的10大方法

2025-03-02 20:30:18 阅读量:43

01 标准物质监控

1. 质控过程: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内部标准样品作为监控样品,定期或不定期与待测样品同步检测,验证结果准确性。

2. 适用范围:仪器状态控制、检测过程控制、实验室内部或实验室间比对。可靠性高,但成本较高。


02 人员比对

1. 质控过程:同一实验室的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使用相同方法和仪器独立检测,比较结果一致性,评估人员操作能力。

2. 适用范围:考核新进人员或监督在岗人员的技术能力。


03 方法比对

1. 质控过程:同一检测人员对同一样品采用不同方法检测,比较结果差异,验证方法的可靠性。

2. 适用范围:评估不同方法的系统误差,确认非标方法的适用性。


04 仪器比对

1. 质控过程:同一检测人员使用不同仪器对同一样品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一致性,评估仪器性能差异。

2. 适用范围:核查新增或维修后仪器的性能,评估仪器间差异。


05 留样复测

1. 质控过程:在不同时间对同一样品进行复测,比较结果一致性,验证检测数据的稳定性。

2. 适用范围:监控检测结果的重复性,适用于稳定性较好的样品。


06 空白测试

1. 质控过程:在不加样品的情况下,按相同方法进行检测,评估系统本底值,校正试剂、环境等因素的干扰。

2. 适用范围:评估检测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监控系统误差。


07 重复测试

1. 质控过程: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检测,评估检测的精密度。

2. 适用范围:监控样品均匀性、仪器稳定性及检测方法的精密度。


08 回收率实验

1. 质控过程:向样品中添加已知量目标物,检测后计算回收率,评估检测结果的准确度。

2. 适用范围:验证化学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和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性。


09 校准曲线核查

1. 质控过程:通过低、中、高浓度点验证校准曲线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确保其可靠性。

2. 适用范围:监控仪器响应性能和标准溶液的稳定性。


10 质量控制图

1. 质控过程:通过监控样品的检测数据绘制控制图,分析检测过程的稳定性,识别系统变异。

2. 适用范围:预测过程输出范围,判断过程是否受控,分析变异来源,支持质量改进。


总结:以上10种方法从不同角度确保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各类检测场景和需求。


【文字多为原创,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