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品适合通过凯氏定氮进行检测?

2024-10-23 11:48:00 阅读量:136

凯氏定氮法是由丹麦化学家凯道尔于1883年建立的,现已发展为常量、微量、平微量凯氏定氮法以及自动定氮仪法等,是分析有机化合物含氮量的常用方法。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用浓硫酸消化样品将有机氮都转变成无机铵盐,然后在碱性条件下将铵盐转化为氨,随水蒸气蒸馏出来并为过量的硼酸液吸收,再以标准盐酸滴定,就可计算出样品中的氮量。

凯氏定氮法主要在检测粗蛋白含量和氮含量时使用。

1)检测蛋白

凯氏定氮法的理论基础是蛋白质中的含氮量通常占其总质量的16%左右(12%~19%),因此,通过测定物质中的含氮量便可估算出物质中的总蛋白质含量假设测定物质中的氮全来自蛋白质,即蛋白质含量=含氮量/16%由于蛋白的含量是通过氮含量估算得到,故通过凯氏定氮法测定得到的蛋白含量通常称为粗蛋白。凯氏定氮法检测结果稳定,固体、液体样品均可检测,目前仍旧是检测食品中蛋白含量的国标方法。

2)检测氮含量

检测原理和方法与检测蛋白时一致,最后不用进行蛋白含量换算。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凯氏定氮可以正确检测的N-3价,比如蛋白、氨基酸、氨类物质、铵盐等,但是对于化合价为+3+5N则无法正确检测,比如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因为硫酸消煮时无法将这样的N转化为硫酸铵。

因此对于食品,其中N基本都来自于蛋白,可以通过凯氏定氮检测总氮,但是对于化肥、土壤等样品,如含有较多硝酸盐、亚硝酸盐,在进行总氮检测时,就不能直接进行凯氏定氮,还需经过N还原的前处理步骤。